在高铁时速突破400公里的今天,仍有一列绿皮火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穿行于通湘黔渝。7272/7271次公益性“慢火车”的票价表上,最低2元的数字已定格了半个世纪,车厢里堆满的时令蔬菜与彝族老乡的笑容交相辉映,勾勒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动人的民生画卷。每天清晨,湖南怀化周边的小站便热闹起来。数百名村民肩挑扁担、背扛筐篓、将沾着晨露的小葱、白菜、辣椒等新鲜蔬菜搬运到7272次列车上,前往贵州铜仁售卖。
这趟开行19年的列车,见证了中国铁路从内燃机到复兴号的沧桑巨变。当其他列车相继提速升级时,它始终保持着上世纪的车厢布局:可折叠的木质座椅为背篓腾出空间,拆除座位的“大件行李区”容得下整头猪羊,车厢连接处甚至设有家禽安置点。这些看似“落后”的设计,实则是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匠心独运。就像乘务员王师傅说的:“我们的服务手册里,比规章更多的是老乡们的需求清单。”
“慢火车”的坚守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深层逻辑:不是让任何人掉队的现代化,而是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共富之路。当城市居民享受“半小时生活圈”时,偏远山区的群众同样需要“致富专线”。这种发展理念的具象化,是在21节车厢里随处可见列车员兼任“带货主播”,车站开办助农超市,铁路部门联合电商搭建特色农产品平台。正如车厢里那幅褪色的标语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,道尽了发展为民的初心。
当“慢火车”的汽笛声与高铁的呼啸声在神州大地交响,我们看到的不是速度的落差,而是发展温度的传递。这趟穿行于新时代的“卖菜专列”,用半个世纪的坚守文量着共同富裕的进程,用滚滚车轮编织着乡村振兴的希望。它如同一个流动的民生坐标,标记着中国式现代化最温暖的注脚。发展路上,每个群体的获得感都值得被稳稳托举。(刘允凯)
推荐阅读:
益阳在线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