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运会的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点燃,奔跑的不仅是赛场上的运动健儿,还有穿梭于城市间的钢铁长龙。作为承载赛事保障、串联区域协同的交通大动脉,铁路以速度与温度的双向奔赴,为这场全国顶级体育盛会注入了强劲动能,更书写着交通强国的时代答卷。
全运会的顺利举办,离不开铁路“前置布局”的责任担当。从广佛东环城际提前实现“轨通”,为广州开幕式搭建起枢纽与场馆间的快速通道,确保赛事期间运输零差错,铁路部门始终将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的办赛要求融入每一段铁轨、每一项服务。针对赛事人员集中出行的特点,17个涉赛车站设立抵离服务中心,12306开通专项服务热线,“球迷专列”“运动员绿色通道”等定制化举措,让出行需求与运输保障精准对接,用“无缝衔接”诠释着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的宗旨。
如果说精准保障是铁路的“硬实力”,那么民生温度便是其“软实力”的生动注脚。在全力服务赛事的同时,铁路并未忽视偏远地区群众的出行需求,81对公益性“慢火车”依旧穿行于山区乡野,以1元最低票价、站站停靠的坚守,托举着乡村学子的求学梦、农户的致富路。这种“快与慢”的辩证统一,让全运会不仅是竞技的舞台,更成为城乡融合的纽带——高铁拉近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,让体育激情辐射更广阔区域,慢火车则守住了民生底线,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体,彰显着铁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价值抉择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,铁路以全运会为契机,推动交通与体育、产业的深度融合。从“高铁+体育”服务新模式的探索,让列车成为赛场的温馨延伸,到中欧班列快速通关模式的赋能,让赛事红利与对外开放格局相连,铁路的辐射效应早已超越运输本身。广佛东环的通车不仅缓解了赛事交通压力,更强化了广佛同城的经济联系,为沿线商业、旅游产业注入活力;铁路部门为参赛运动员提供的封闭期食宿与训练保障,则让交通服务从“抵达”延伸至“备战”,成为赛事保障的重要一环。
火炬会熄灭,但铁轨上的奋斗与坚守永不落幕。全运赛场上,运动员们挑战极限、追求卓越;铁轨之上,铁路人以安全为基、以服务为魂,用速度、精度与温度,搭建起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。这场体育盛会与铁路运输的双向奔赴,不仅保障了一场赛事的圆满举办,更见证了中国交通的发展成就,勾勒出区域协同、民生改善、产业升级的美好图景。当钢铁长龙继续驰骋在祖国大地,它必将承载着全运精神,驶向更广阔的未来。(晶辙)
推荐阅读:
益阳在线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
